2021年,全民健身行業無疑是高光利好、被政策“環抱”的一年——《“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關于推進體育公園建設的指導意見》《政府委托社會力量運營公共體育場館示范合同(參考文本)》《公共體育場館基本公共服務規范》《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關于加強公共場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見》等全民健身相關政策在這一年里集中出臺,2022年則成為一系列政策落地的關鍵年。
對于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從業者和企業家來說,分析解構政策、讀懂“行情”成為未來五年甚至十年布局市場的關鍵所在。政策文件里的指標性數字是直接的、即將轉化的市場機會,這一點,在全民健身行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和《關于推進體育公園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到了一系列直觀的“量化數據”:除了“十四五”期間,將新建、改擴建1000個以上體育公園,同時,加強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外,還直接明確了對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小型體育綜合體)、公共體育場中的標準田徑跑道和足球場、社會足球場、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在內的6大類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建設,要給予不同力度的補貼。其中,體育公園和全民健身中心(小型體育綜合體)可獲得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的補助。這些項目均為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項目。由此可見,在體育公園建設中,健身中心、足球場、健身步道都對體育場地設施類企業有剛性需求——不管是體育材料領域,還是體育場地設施和設備領域。
政策之間的相互聯系也能幫助行業企業把握未來發展趨勢——2021年全民健身相關政策定義了新時期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之路。“以全民健身智慧化為例,場地設施及器材本身的智能化是重要基礎,但只有這些并不夠,還需要通過系統平臺互聯成網、植入健身指導等元素,才能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態圈,才有更大可能提供更高水平的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提到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才有堅實支撐。”對于智慧化全民健身設施及器材的定義,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公共服務處處長趙愛國解釋道。
在此基礎上,全民健身設施及器材生產企業也在快速適應新時期的形勢和要求,制訂正確的發展戰略。“在調研時發現,行業里有幾家頭部企業的思路很開闊,他們在加強研發生產智能化健身設施和器材的同時,積極籌建配套的企業售后服務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管理健身設施和器材、提供賽事活動報名和健身培訓等。這種商業模式很值得別的企業學習借鑒。”趙愛國說。
除了體育公園帶來的直觀“行情”之外,《關于加強公共場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見》則是直接針對全民健身器材領域的產品質量及售后服務體系的完善。這個文件對于如何進一步規范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特別提到了要保證器材質量和使用安全??梢灶A見的是,下一步,隨著文件的落地見效,沒有通過認證的企業產品,將會逐步退出市場。認證對于企業之所以會成為剛需,還有一層產品質量層面的意義:質量低劣、性價比低的產品,有些雖然很便宜,但通不過認證,因此也會被逐步淘汰。(作者:豐佳佳)